OpenAI的多事之秋:技术失误与财务危机并发

2024-08-16
173看过
l3.png

OpenAI,这家曾站在人工智能舞台中心的巨头,近日似乎陷入了连串的烦恼:首先,其旨在挑战谷歌地位的搜索引擎SearchGPT演示时发生失误,接着公司内部又出现了一系列高层人事变动。如同夜雨袭来时房屋漏水,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再次对OpenAI提起诉讼,指控其违背了创立之初的使命--“开发利于人类的AI技术”。同时,有传出OpenAI面临高达50亿美元的亏损,且其现金流可能撑不过未来一年。这一连串的危机让外界不禁质疑,昔日辉煌的OpenAI究竟发生了何事?


L1.png

对于盈利问题的质疑

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顶尖AI初创企业,OpenAI的盈利能力历来是行业的热点话题。有内部消息人士泄露,据不公开的内部财务数据分析,OpenAI今年的运营总支出预计将高达85亿美元,主要开销分布在推理、训练以及人工费用上,其中推理和训练的开销分别达到了40亿和30亿美元。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推测,OpenAI全年的收入估计仅在35亿至45亿美元之间。这表明,OpenAI本年度可能面临高达5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。确实,从OpenAI不断扩张的规模与发展速度来看,其较高的运营成本并不令人意外。众所周知,培养一款AI大模型所需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庞大的。AI初创企业Anthropic的首席执行官Dario Amodei提到,类似于GPT-4这样的模型,其训练成本大约需要1亿美元,而目前在开发中的AI大型模型,其成本甚至可能达到10亿美元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模型规模的逐步扩大,这些费用的增长速度呈现出指数形态。Amodei还预测,在未来的三年里,AI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或将增至100亿甚至1000亿美元。

除去对AI大模型的投资外,OpenAI在服务器、GPU等硬件资源以及电力消耗上的投入,也是一项重大支出。Digital Information World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,数据中心在训练AI模型期间的能耗是常规云服务的三倍。数据还显示,OpenAI在培训GPT-3期间的耗电量为1.287吉瓦时,这大约等同于120个美国家庭一年的电量消耗。而这仅是训练AI模型初期阶段的电力消耗,实际上只占到模型运行时电力使用的40%。在高昂的资金投入下,OpenAI的财务收益却显得平淡无奇。经过最初的新鲜尝试阶段,ChatGPT的用户量持续走低。根据数据分析机构Similarweb的调查显示,在过去的八个月中,从去年五月至今年一月,ChatGPT的访问总量在五个月中持续呈下滑趋势。到今年一月,与去年五月的访问高峰相比,已经减少了11%。与此同时,ChatGPT移动端应用的用户增长也急剧减缓,其总用户数量甚至低于移动社交应用Snapchat的季度新增用户。

对此现象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于,对绝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,ChatGPT基本上还是停留在“聊天机器人”的基础功能上,未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应用价值。猎户星空的董事长傅盛提出分析,对OpenAI来说,在当前如此烧钱的阶段,用户数量的增长成为了公司生存的命脉。一旦用户增长停滞,下一次的融资估值若无法提升,OpenAI面临的将是一片棘手的局面。在探索新的盈利途径中,OpenAI决定尝试打造自己的搜索引擎。然而,在其公开展示的过程中,名为SearchGPT的搜索引擎技术显得尚未成熟,未能实现预期的效果。昆仑万维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方汉对此评论道:“从目前展现出的产品功能来看,OpenAI的搜索引擎并未能在现有市场上形成压倒性的优势,未能达到行业最优状态(SOTA)。这款产品的推出,虽或许能略带增长,但增幅不会过于显著。”

此外,为了解决对人工智能芯片的依赖及其高昂的成本问题,OpenAI还曾计划自主研发AI芯片。然而,在这一领域,英伟达已经几乎垄断了全球95%AI训练市场。业界专家认为,OpenAI开发出能与英伟达服务器芯片相匹敌的产品的可能性较低,这将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精心打磨的过程。无疑,无论是在搜索引擎还是在芯片领域,要想在这些已由众多巨头占据的成熟市场上分一杯羹,无疑是一件极为艰巨的任务。

OpenAI与微软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受到了质疑。

近期,微软在其最新的年度报告中,显著地将合作方OpenAI列为在AI产品、搜索和新闻广告等领域的竞争者,这一行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尽管双方均表态合作关系依旧,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这种明显的变化标志着两家公司关系的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。OpenAI与微软的合作,一度在科技界被誉为天然的完美配合。作为OpenAI的最大资金来源和唯一的云服务提供者,微软对OpenAI的财力支持已经超过了130亿美元,为其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。而OpenAI也不忘回赠,其将ChatGPT技术融入到了微软的云服务、搜索引擎及Office套件等核心产品中,促使微软站在了人工智能浪潮的前沿。

但随着最初的热情逐渐冷却,OpenAI与微软开始在部分业务领域内试探性地进入对方的领地,这种行为微妙地改变了双方的合作关系。

尤其是OpenAI猝不及防地挺进搜索引擎市场,这给微软带来了不小的意外,也激起了两者之间激烈的竞争火花。OpenAI最新推出的SearchGPT——一种基于GPT-4系列AI模型的生成式搜索引擎原型,这同样是微软旗下的搜索引擎New Bing基于GPT-4所进行的AI升级项目。在数字世界的汇流处,搜索功能一直是战略上的关键高地。谷歌虽然在搜索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多年,但微软从未停止过努力,不惜投入大量资源力图将Bing推向更高舞台。微软整合了GPT-4技术的NewBing,是其寄予厚望的明星项目。对微软来说,OpenAI推出SearchGPT几乎等同于背后的“暗箭”,不计前嫌地将OpenAI标记为竞争对手,足见微软的决心。

与此同时,云计算服务同样成为了这两强争霸的焦点场域。据外媒报道,在与OpenAI的合作关系深化后,微软的Azure OpenAI云服务可以无缝接入OpenAI的模型,例如ChatGPTCodex以及DALL.E,使得它的客户无需通过OpenAI便可在其聊天机器人、搜索引擎等产品中直接运用这些强大的AI模型。微软一份内部文件披露,Azure的销售团队向客户表明,微软提供的服务更全面、更为安全。这种策略显然已经助力微软云服务吸引了更多客户,例如,因为对安全性和性能的保证,营销软件的新星企业Touchcast选择了通过Azure来接入这些先进的大模型服务。OpenAI采取了通过微软的云服务平台接触更多的重点客户,并力图与之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。为了制造“时间差”,他们甚至采纳了在授予微软接入其最新语言模型GPT-4的权限之前,先与其他大客户如DuolingoStripe建立付费合作关系的策略。不久后,微软的云服务才得以接入GPT-4

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OpenAI对微软而言并非唯一可行的大模型合作伙伴。据传,微软正在开发一款名为MAI-1的先进AI大模型,该模型拥有近5000亿个参数,可能在性能上与谷歌的Gemini 1.5AnthropicClaude 3OpenAIGPT-4等知名大模型媲美。

行业专家Edward Zitron在解析OpenAI与微软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时表示,这种关系对OpenAI既是生命线又是潜在的挑战。OpenAI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微软提供的云计算资源及资金支持。这种依赖可能会影响到其独立性和自主决策能力。因此,OpenAI面临着如何巧妙地维护与微软的合作关系,确保能从微软那里获得必要的支持,同时保持在技术共享和市场营销上的独立性,还需减少对单一合作伙伴的过度依赖。
公司的高层动荡通常会对其运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带来挑战。自从ChatGPT大受欢迎后,OpenAI经历了两次引人注目的高层 personnel reshuffle。去年底,OpenAI的核心人物Sam Altman被董事会突然解职,而在此之前半小时,Altman才被告知此事。数小时之后,OpenAI的董事长兼共同创始人Greg Brockman宣布自己辞职。然而,在一系列如剧情般的转折之后,两位关键人物又戏剧性地返回微软,并在几天后重返OpenAI,继续出任原职,从而平息了这场风暴。

然而,仅仅半年后,OpenAI因为高层团队的集体离职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。这一次的动荡涉及三位核心管理层人员,包括宣布长期休假的总裁Greg Brockman、转而加入OpenAI的主要竞争对手Anthropic的联合创始人John Schulman,以及离职的产品副总裁Peter Deng

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一轮的变动后,OpenAI最初的11位联合创始人中,仅剩Sam Altman和负责OpenAI语言及代码的Wojciech Zaremba继续留守岗位。此外,还有若干知名的安全负责人相继离开,其中一些人公开指责公司在新产品的迭代过程中将速度优先于安全。公司高层的频繁更迭加剧了业界对这家引人注目的AI创业公司在运营稳定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上的担忧。而实际情况也证实了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。OpenAI最近推出的GPT-4o就创新而言,似乎未能带来太多质的飞跃,其模型的能力与GPT-4相比并无太大改变,即使放在市场上与老竞争对手AnthropicClaude 3相比较,也并未显现出明显的优势。更多的用户反映,新模型展现出一种“惰性”,其反应速度减慢,答题时显得敷衍并频繁地中断对话。OpenAI对此解释称,是由于长时间未对GPT模型进行更新造成的,这一点引起了广泛的质疑。

一些观点指出,GPT-4o的急推更像是一场抢跑,旨在保持领先地位及刺激市场需求。还有人认为,对OpenAI的期待值定得过高,除非GPT-5能够带来“震撼”的效果,否则很难达到市场的预期。

但让人期待已久的GPT-5却不断推迟发布。OpenAI最近在开发者大会(DevDay)上确认,不会在会上发布其下一代的核心模型GPT-5Altman坦承开发GPT-5还需时日,尽管他们保持乐观态度,但仍面临许多技术挑战,包括数据和算法方面的问题。最近,在视频模型的领域内,Sora似乎没有带来什么新的动态。在AI搜索技术方面,新推出的SearchGPT直指谷歌与微软,然而在一次公开的展示活动中,却因一些初级错误被公众嘲笑,何时能正式投入使用,目前还是个谜。一连串的征兆表明,曾经风头无两的OpenAI现在似乎步履沉重。

“虽然从表面上看,高层的动荡影响了OpenAI的快速发展,但实际上导致OpenAI放缓步伐的核心原因是路线选择上的分歧。”一位在AI大厂历练多年的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。“一方面,OpenAI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,仍旧专注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宏伟梦想;另一方面,它又急于推进商业化以求快速盈利。OpenAI试图在这两条道路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。然而,现实总是比理想更加残酷,留给OpenAI的时间已经不多。”

回复

举报

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